• 首页
  • 半岛博鱼官方网站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半岛博鱼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连州社工张庆文援藏记

    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连州社工张庆文援藏记

    发布日期:2025-06-27 21:00    点击次数:90

    “钟婆婆,

    上次改造的厕所扶手好不好用?

    哪里用得还不方便可以和我们说”

    “付叔,手术后身体恢复情况怎么样?”

    ……

    张庆文援藏归来后

    第一时间投身服务困难群众

    和特殊群体的岗位中

    去年7月,张庆文作为连州市连州镇社工站副站长,积极响应广东省民政厅与清远市民政局的号召,加入了“林粤社工计划”项目,成为广东省清远市第三批社工督导团队的一员,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社工援藏工作。在林芝市,他负责指导“五县一市一区”共7个直聘社工站以及26个第三方机构社工站的工作。

    针对林芝市社工机构之间联系少、辖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多、社工团队人才匮乏的情况,张庆文采取深入走访摸排、擦亮品牌、培养人才的“三步走”策略,发扬“双百”社工初衷与决心,促进了清远、林芝两地社工的紧密联系,推动林芝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奠定基础。因工作表现优异,张庆文被授予“林芝市优秀社会工作者”荣誉称号。

    走访摸排

    解决地广人稀服务难题

    张庆文在“一年建队伍打基础,二年抓品牌提水平,三年强规范立标杆”的目标指导下,对林芝市社工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实地走访后,他发现两大问题:管理结构上,33个乡镇社工站中,26个由四家社会工作机构运营,7个由各县(市、区)民政局直聘管理,各社工机构大小不一,又因为机构属性不同,导致各社工机构之间沟通较少,在信息交流上较为堵塞;人员构成上,社工站团队规模小,多数社工站团队只有1-2人,持证社工稀缺,总体来说社工人才匮乏。

    援藏中张庆文与同事家访。

    对此,他积极推动制定《林芝市社会工作机构支持及社工站建设运营方案》,为社工服务规范化提供了指南。同时,他倡导打破信息孤岛,整合资源,形成联动机制,增强社工站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各地社工站能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同时,张庆文还致力于培养本土社工力量,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举办培训等形式,鼓励第三方社工站与直聘社工站在各县(市、区)联动开展活动50余场,他不仅提升了现有团队的专业能力,还积极链接外部资源,如引入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支持,为孩子们募集善款与物资,满足他们的心愿。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有效缓解了人才紧缺的局面,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还能与周边近千位居民打成一片,了解服务群众的真实需求。

    为了建立更加稳固的社会工作生态系统,张庆文加强了社工站与上级部门、驻村团队、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志愿者队伍的联系,改变了过去孤立无援的局面。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服务范围,也为困境中的儿童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实现了从物质援助到心灵关怀的全面覆盖。

    针对林芝市单亲、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他协助林芝市民政局策划了全市困境儿童暑期成长关爱活动计划项目,针对儿童的不同需求征集“微心愿”,与其他同事沟通联系广东省佛冈县慈善会和东莞市万家展示公司,为察隅县社工站、巴宜区社工站、工布江达县社工站等募集爱心捐款2万余元和书包、衣物等50余件物资,助力百余名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张庆文通过“五社联动”的方式,带动林芝市社工站探索“慈善+社工”服务模式,为后续联系更多慈善资源融入社工服务打下了基础。

    擦亮品牌

    打造社工服务林芝样板

    在督导工作中,张庆文与同事们在前两批督导的基础上,深化了“一站一品牌”的理念,明确了创建标杆示范的重要意义。他们针对当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需求,推出了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志愿服务。在此过程中,张庆文积极参与了《林芝市标杆社会工作服务站实施方案》与《林芝市标杆社会工作服务站验收评估方法》的起草工作。

    张庆文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林芝市社工能够及时掌握实务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一系列努力旨在建设“1+5+N”社工站体系,即一个指导中心作为枢纽,统领五个标杆社工站,形成以点带面的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广大区域。他们总结探索出“123N”服务模式,其中,“1”代表一支党领导下的社工服务团队;“2”聚焦于老人和儿童两大服务对象;“3”则是指行动研究、资产为本以及助人自助三个核心服务策略;而“N”则象征着整合各类公益资源的能力。

    从夯实基础工作、树立品牌特色等方面入手,张庆文成功打造出5个制度设施健全、服务成效良好、项目品牌凸显、社工素质优良、群众认同高的标杆社工站,这些站点不仅具备林芝特色,还引领全市社工站由制度化、规范化向品牌化、标杆化方向发展。

    例如,在“七色花”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中,11岁的卓玛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导致的脊柱侧弯,严重影响生命健康。由于家庭单亲,母亲无力承担70余万元的高额手术费用。当地社工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探访卓玛一家,逐步与她建立信任关系,并针对她的问题和需求制定帮扶方案。在林芝市民政局的工作指导下,社工与深圳市儿童医院签订了困境儿童绿色就医通道,卓玛在免费经历3次手术后成功康复。

    通过持续关注困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张庆文发挥“五社联动”协作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一站一品牌”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真切回应当地民众的实际需求,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强化本土队伍传帮带

    “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在援藏任务中,时间紧迫而任务繁重,培育林芝市本土社会工作人才成为了“林粤社工计划”的重中之重。张庆文深知,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社会工作队伍”,必须从本土出发,培养专业人才。他与同事们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引入“广东双百工程”的先进经验,通过“一对一”专业督导和定期组织全市社会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发掘和培育具有专长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张庆文注重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老年人工作、未成年人保护和社区治理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他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大家分享和总结实用技巧和优秀经验,使社工能够及时掌握实务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快速从新手成长为专业社工,探索出符合林芝本土社工工作发展的经验做法。

    为了优化社会工作者的学习成长体系,张庆文推动构建了“每日一学、每周共学、每月专题学、每季度线上经验分享学、每年线下培训学”的“五个学+”体系。一年里,他与同事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1场,并策划建立了林芝市首支本土社工讲师队伍。截至2024年8月,张庆文与同事共开展协同督导百余次,督导时数超1000小时,协助策划“一站一品牌”项目5个,批改文书百余份,经培训新增社会工作者证书人员5名,不断夯实林芝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土壤。

    经过一年为林芝市社会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张庆文荣获“林芝市优秀社会工作者”荣誉称号。即便离开这片土地,他的心仍牵挂着这里。“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他表示,虽然服务年限已结束,但依旧会通过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化粤藏两地经验交流和合作,持续推动林芝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藏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工作服务,践行着他不变的责任与担当。

    撰文:黄滢 通讯员 陈俊佳 张庆文

    编辑:林伟杰



    相关资讯